专业介绍

  

一、专业基本情况

普教专业设置情况

研究生专业名称

机械电子工程

在校生数

265

本科专业名称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在校生数

1222

专科专业名称

在校生数

  

成教专业设置情况

专业

名称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开设

时间

2008.7

层次

专升本

办学形式

函授

学制

2.5

当年

招生数

444

在校生数

1239

累计

毕业生数

729

成教专业负责人情况

姓名

陈炳发

性别

出生年月

1962

学历

研究生

学位

硕士

职称

教授

现任职务

(包括社会兼职)

教育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从事专业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成教师资队伍情况

姓名

性别

年龄

毕业学校及专业

学历

(学位)

职称

任教课程

陈炳发

5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硕士

教授

工程图学

游有鹏

5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博士

教授

机床数控技术

尹明德

52

上海交通大学

工程机械

硕士

副教授

机械设计基础

高长水

4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博士

副教授

微机原理及应用

缪群华

4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金属塑性加工

硕士

讲师

机械制造工艺

王萌

4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研究生/博士

副教授

教育管理

赵端正

3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金融工程专业

研究生/硕士

助理工程师

教育管理

余江波

3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软件工程

研究生/硕士

助理研究员

教育管理

王长文

52

河南理工大学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

本科/学士

高级工程师

教育管理
















注:本表只填本专业在编专业教师,不含外聘、返聘教师。

  

二、建设目标

2.1建设目标与思路

1)专业设置符合机械电子制造行业的发展需求

本专业设置根据《中国制造2025》中对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产业领域对机械制造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工程能力的制造业一线应用型高级人才。学生通过系统在职学习和工程训练,提高技能,更新知识,具备人文、数学、外语、物理、力学、机械、电工与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机械工程的专业知识,能够在机械工程及其他领域从事设计制造、产品开发、科学研究、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成为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2)符合本校学科专业优势

本专业的建设依托学校全日制的机械工程本科专业,该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专业、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和江苏省A类品牌专业,2007年被评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具有国家级“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工信部“航空航天制造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专业实验室面积近20000M2,仪器设备总值20000余万元。

该专业按照我国机械设计与制造及机电一体化的人才培养需求,紧扣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创新型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结合学科发展的前沿领域,探索提高本专业教育质量的先进人才培养方案和科学管理模式;形成具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一流特色课程与一流教材、创新型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以及研究性教学方法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特色专业。其建设成果将直接服务于我国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提高我国工程继续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对该专业的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3)建设目标

第一、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成人教育培养学生在行业认可率达到90%以上,形成优势特色品牌专业。(一体两翼)

第二、师资队伍与教师教学发展建设目标——组建以教授或副教授为负责人的稳定的课程教学团队;主要课程教师具备“双师型”教学能力。主干课程由本校教师主讲,本校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讲授率≥70%

第三、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目标——实时更符合行业需求的培养方案;所有课程确定责任教授或教师,并按照工程教育认证的规范修订教学大纲;建成导学视频课或PPT展示课件;主要课程教学资源上网,指导学生自学;主要课程有教材。

第四、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目标——开发符合行业特点的实训课程,开发实验教案,撰写实验指导书;开设课程设计或综合性实验课程5个;建设稳定的实训基地和完善的实习大纲。

第五、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成人高等教育专业教改科研建设目标——每年不少于一项有关本专业的教育教学科研项目。

4)建设思路

为了使培养的学生不仅在专业知识结构、外语能力、文化素养、管理能力等方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在创新精神和能力方面具备良好的竞争力,本专业将围绕“宽口径”、“先进性”、“综合系统性”、“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进行本专业的建设。

1)建立适应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机械工程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教育理念先进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科学管理模式;

2)建设一支教学与学术水平兼备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师资队伍;

3)全面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教学的理念,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校企合作,拓展专业理论水平和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适合企业在职一线员工学历提升、能力提升的培养方式;

5)建立更加科学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引导和提高教师与学生开展教学创新和注重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6)实现教师学生互动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和谐发展。

2.2具体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对机械类人才的能力要求,使毕业生具有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高尚的人格品行魅力。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工程训练,将具备机械行业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机械工程以及范围较宽的其他领域从事产品开发、设计制造、科学研究、企业管理及运营等方面工作,能够成为所从事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专业培养方案建设方面,根据学生知识积累的程度,对学生进行分阶段、有重点和渐进式地培养;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出发,立足于学生综合设计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校内外企业为依托,切实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将创新教育实践贯穿全过程。

专业管理机制的方案建设方面,采用学校全程管理、企业协助支持模式,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依托企业的产学研结合基地建设,为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实践锻炼机会。学生在企业学习过程中,企业指派专人负责指导和协助管理。形成学校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骨干共同组成产学研结合师资队伍。

课程和教材建设方面,围绕本专业培养方案改革,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将在国家级精品课程、江苏省精品课程(优秀课程)、校级精品课程三个层次上进行课程建设,构成优质课程体系。主要建设的课程群有专业基础类课程和综合实验类课程。

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设方面,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建设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学习、实践、创新相互促进”的实践教学理念,运用产学研结合的有利条件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依托合作企业,签订长期的人才合作培养协议;依托学校国家级工程训练中心的资源优势,充分开展针对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建立起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的学分互认通道;对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进行分模块、分层次、分类别的创新性改革;以实践性教学内容和环境建设为重点,建立以机械工程测控和计算机应用为主体,提供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环境。建立“四大模块、三个层次、两类训练和一项活动”的实验教学体系。

四大模块

三个层次

两类训练

一项活动

设计

制造

测控

信息化

基础性实验

工程素质训练

研究素质训练

课外科技制作与创新活动

综合设计性实验

研究创新性实验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建立一支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热爱教学工作的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师队伍。重点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本学科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选派热爱教书育人岗位、具有创新意识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到合作的大型企业实习实训。邀请机械工程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合作企业的一线工程技术专家到学校兼职授课,进一步完善双师型师资结构,完善已有教师的专业结构和学缘结构。

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建立和完善教学文档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质量保障机制,对教学过程实行全面的指导、监控和评估;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括教师教学评价指标、学生学习评价指标、课程评价指标等内容;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课程建设监控、教师教学监控、学生学习监控、实验环节监控、实习环节监控、毕业设计与论文监控等内容;建立科学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重点突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引导教师与学生开展研究性教学;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反馈跟踪体系。把教学管理落到实处;强化课程教学质量意识,建立合理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使课程教学质量建立在课程建设水平、教材建设水平、课堂教学水平、教学环境把握的程度、教学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等方面;进一步发挥教学指导小组的监督和指导作用。

2.3预期成果

通过专业建设,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形成具有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特色课程体系与一流教学内容、创新性教学方法的重点专业,满足创新型、复合型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提高专业教学水平与培养质量。

1)完善专业培养方案,适应社会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学生知识积累的程度,对学生进行分阶段和渐进式地培养;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出发,立足于学生综合设计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2)适应分阶段、多层次、分类别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先进理念,构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新体系。建立由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知识模块设置的“四模块三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3)编写和修订2-3部具有一流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教材。

4)创新教学法研究,形成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与创新教学的新模式,并发表高水平的教学研究论文。

5)建成3个具有国内领先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综合性教学实验系统。

6)形成一支高水平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7)签订优质合作企业,开办企业大学班,将企业岗位培训、工程实践内容融入教学计划,切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的“学分互认”。

8)一流的特色课程和相应的优秀教材。

9)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先进的实践教学平台,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系统和管理模式。

  

  

  


三、建设基础


3.1教学基础(培养方案、管理制度、教学条件、培养质量和社会评价等)

1)该专业2008年申报招生时,组建了由我校机电学院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我院专业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的专业指导小组,在我校机电学院该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基础上,结合成人教育和行业人才需求特点,形成了成人教育专升本(函授)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各课程教学大纲(详细材料见附件一)。

2)该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长期实施,效果良好,培养方案符合成人高等教育特点,既突出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提高,又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教学计划符合培养目标、规格要求,课程设置既注重专业基本知识,又培养了行业实用技能。

3)有一支高水平的稳定教师队伍。历任机电学院机械工程系系主任担任该专业的负责人,专业课程负责人均由长期担任该门课程的我校教学院系老师担任,副教授(博士)以上职称占到90%。其中课程负责人直接担任课程教学的占到60%,主干课程由本校教师主讲,本校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讲授率≥70%

4)有一支专业的教务、教学和学生管理队伍,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成熟、执行规范。学校及各教学点有专门的教务管理员和学生管理辅导员。在学籍、成绩管理等方面运用教务管理系统,提高了管理效率,强化过程管理,保障教学秩序。

5)教学条件保障有力。学校建有国家级机械工程教学实验中心、工信部航空航天制造技术教学实验中心,实验中心现有实验室建筑面积20000余平方米,总资产12000余万元;中心包括设计工程实验室、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实验室、机械电子工程实验室、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实验室、中心实验室、大学生机电一体化创新实验室等6大实验室和工程训练、CAD教学两个中心。中心主要承担本专业的基本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的实践性教学。

6)教学督查和教学评优制度化,教学质量监控常态化。学院设有教学督导组,常设督导专家9人,基本涵括全部专业。督导组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并沟通解决。检查抽查教学教案,了解教师备课准备情况。通过听课,了解教师执行教学大纲,完成教学计划的情况,备课态度,教学秩序,教学内容,驾驭教材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效果等。协助教务处做好期中教学检查和期末考试巡视工作,监督落实监考要求、严格监考规范。通过网上评估体系,采集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反馈,及时纠正教师存在不足,适时调整薄弱环节。针对新教师和新开课的青年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主要在教材组织、教学内容、教法运用、教学环境驾驭、课件制作、板书设计、教态、甚至讲课用词等方面,与老师进行面对面的切磋,进行详细的指导。每学年组织两次全体学生参与的网上测评,学院每两年组织一期教学优秀奖评比。从课程教学质量日常监测结果来看,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所有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均达到良好以上,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趋势。

7)培养质量。

本专业2013-2016年毕业生毕业率:

2014

2015

2016

毕业生

毕业率

毕业生

毕业率

毕业生

毕业率

183

84.8%

134

86.1%

203

87.6%

  

本专业2013-2016年毕业生学位授予率:

2014

2015

2016

42.4%

40.4%

39.9%

本专业2013-2016年学位英语参考率/通过率:

2014

2015

2016

参考率

通过率

参考率

通过率

参考率

通过率

89%

61%

85%

59%

82%

66%

  

8)社会评价。经过常年的办学积累,该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反应良好,社会声誉高。经过该专业培养后,大部分的毕业生在收入、岗位职位等方面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尤其是在航空、民航等大型企业具有很高的认可度。近3年来该专业招生规模以年均25%的速度保持稳定的增长。近几年来,我校针对南京金陵船厂、大全机械、康尼机械、烽火科技、上海飞机制造厂、贵航集团等大型制造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签订了长期的、个性化的人才合作协议。

  

3.2课程与教材建设(主干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及教材建设)

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以机为主、机电结合、设计与制造结合、机械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该专业已建立了以国家级精品课程《工程图学》、《机床数控技术》、《工程训练》和江苏省优秀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测量学》、《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微机原理及应用》为核心的网络化学习平台。

“机床数控技术”、“工程图学”、“工程训练”取得国家精品课程,获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机械工程设计基础教学团队”获国家级教学团队;“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等4门江苏省精品课程持续建设;启动了“机械原理”、“工程图学”“机床数控技术”、“测控系列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系列课程”、“机械制造装备”、“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课程作为重点建设课程和课程群,若干部教材获国家级和省部级规划教材。

3.3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实践教学、学习效果评价等)

1)人才培养

按照“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主体,以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符合该专业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我校依托校企合作,在培养方案中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理论必须、够用,注重实践”为指导,实行技能+学历的“双证书”制度,即成人毕业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制度相结合的校企联和办学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合作企业,开办企业社内大学。至2008年专业开办以来,先后与无锡海力士集团、江森自控亚洲科技开发中心、苏州久保田农机制造公司、常熟达涅利有限公司等生产制造业企业合作,企业内开设“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我校该专业送教上门,同时教学计划30%的课程由企业选派教员直接完成。前后5年累计培养学员350于人。

依托学校优质资源,开展面向企业一线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融合培养。从2012年起,本专业依托学校工程训练中心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学历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我校工程训练中心是航空工业第四职业技能鉴定站,为社会各类人员提供数控车削、数控铣削、数控程序员等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也是全国工业自动化人才认证培训(IAAT)项目技能培训与测试中心培训基地,开展数控技术应用工程师培训认证工作。 中心设有计算机辅助工程训练区、数控加工训练区、普通车削训练区、钳工训练区、特种加工训练区、热加工训练区、机电综合训练区、创新实践训练区、陶艺训练区等12个训练区,仪器设备900余台套,主要有数控加工设备(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影像式对刀仪等)、特种加工设备(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数控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激光雕刻机、激光切割机等)常规金属切削加工设备(车、铣、磨、钳、钻、齿轮加工设备等)、材料成形加工设备(冲压、焊接、铸造、热处理设备等)及其它设备(机电综合、快速成型、陶艺设备等)。依托工程训练中心的优质实训资源,本专业将技能课程融入到学历教育课程体系中,增加了实践课程学时,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题目要求来源于生产一线或教师实际工程项目,由工程训练中心的一线老师和企业一线专家作为主要指导教师,探索出了一条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新途径。

2)质量保障

加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为保证专业教学计划有序、有效地落实,建立了与教学计划相配套的完整的教学文件,包括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指导书等;同时对每学期的教学进程、教学日历、课表、教学总结等进行规范归档,为教学质量控制提供制度保证。 规范了教学管理环节,明确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中的岗位职责,制定各类教学管理制度,使本专业的各类教学工作都能按照有关规章制度规范有序的进行,为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重要的保证。教师考核制度实行督导评教、学生评教等形式对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工作做出合理的评价。对评教中反映的问题,及时了解情况并向有关教师反映,共商改进措施。开展了学院优秀教案奖、实践教学质量奖、课堂教学质量奖的评选活动、教学观课、优秀毕业设计观摩答辩、毕业设计抽检答辩等一系列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本专业教风和学风的建设,全面提高了全院教学质量。加强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重视情况教学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机制,指标量化是教学质量分析科学化的主要标志,通过对每次考试的数据进行采集,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对比形成一种对历年各专业学生期末成绩的追踪机制,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效的调控教学过程起到领航的作用。

(3)实践教学

本专业的培养过程中特别重视实践教学的建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构建实践型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践教学课时。通过对各专业学分实施方案的修订,不断增加学分方案中的实践学分,构建了分层次、多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实现卓越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意识、知识与训练的培养思路,必须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实践平台,本着综合交叉、有机结合、整体规划的原则,根据校内外资源条件,逐步构建了适应卓越人才培养的由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互支撑与协调的多元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 在实验教学环节,优化实验教学体系,注重实验教学的系统性与连贯性,改进实验手段和方法,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方面,以国家级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工信部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基础,建设了一流的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了以“航空制造认知实验、航空制造基础实验、航空制造综合设计、航空制造创新研究”四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平台。

4)学习效果评价

参与该专业学习的学员普遍学历层次,特别是职业技能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2012年起招生规模以年均25%的高速增长,社会及企业认可度极高。

3.4专业品牌特色与优势

本专业依托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的全日制本科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基本建设,依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级工程训练中心,结合继续教育学院的教育资源,全面执行国家的继续教育的政策和方针,招生人数逐年提高,为社会培养了大量机械专业人才。

(1)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专业、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和江苏省A类品牌专业。

(2)学校建有国家级“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工信部“航空航天制造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国家级实习实训中心。

(4)国家级精品课程《工程图学》、《机床数控技术》、《工程训练》。

(5)以江苏省优秀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测量学》、《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微机原理及应用》为核心,已搭建了该专业的网络化学习平台。

(6)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部级教学优秀成果奖ll项。

(7)探索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和学历课程的融合融通、学分互认,构建了学员学历提升和能力提升的双通道。

(8)通过校企合作,体现企业需求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与南京金陵船厂、大全机械、康尼机械、烽火科技等多家大型制造业企业签订有长期的人才合作协议。

(9)本专业强化人才培养的行业特色,立足航空航天民航业,在商飞上海飞机制造厂、贵航集团、南方航空公司等设立成人高等教育函数站,服务于在职员工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

  

  



四、研究成果

1.近5年有关成人教学管理研究论文、论著情况

序号

论文、论著名称

作者

刊物/出版社名称

发表时间

1

工业4.0背景下的高等工程类课程改革研究

  

朱海华,唐敦兵等

南航学报(社科版)

2014.12

2

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研究

郝秀清

课程教育研究

2016.3

3

基于案例教学的课程改革探索

李军等

课程教育研究

2016.3

4

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缪群华等

新课程

2014.No36

注:请附有关证明材料,下同。

2.近5成人教学管理立项研究情况

序号

课题名称

主持人

课题来源

立项时间

完成时间

1

成人学习动机研究

王萌

省教育考试院二等奖

2014

2015

2

  

  

  

  

  

3

  

  

  

  

  

3.近5成教精品课程建设及获奖情况

序号

课程名称

主持人

获奖类型及等级

获奖时间

1

机床数控技术

游有鹏

国家级全日制本科精品课程

2014

2

工程训练

周燕飞

同上

2014

3

工程图学

刘苏

同上

2014

4、近5成教教材建设及获奖情况

编者姓名

教材名称

出版社名称

出版时间

备注(含主编、参编、获奖情况等)

1

机床数控技术及应用

科学出版社

2012

陈蔚芳(国家立项)

2

现代工程图学

科学出版社

2012

刘苏(国家立项)

注:请附教材封面及版权页复印件。


五、支撑保障


学校支持保障措施(包括建设计划、经费投入等)

  

经学院申报学校批准,根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关于立项建设成人高等教育重点专业的通知》,拟对成人高等教育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投入专项经费20万元进行专业建设。根据我校该专业的实际情况,具体建设计划如下:

1、教材建设方面

编写《机床数控技术》、《工程图学及CAD》和《机械设计工程》成人教育教材。

2、实验建设方面

开发机电一体化创意设计系统10套,PLC实验系统20套,机械制造工艺综合实验系统10套;

3、网络化教学设施建设方面

建立《工程图学及CAD》、《电子与电工学》、《机床数控技术》、《机械设计工程》、《机械制造工程》、《微机原理及应用》的网络化学习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开发教学实验专用网站,提供丰富的网上实验教学资源和相关实验教学管理。

4、网络化教学管理建设方面

建立实验教学管理的网站和局域网络系统。实现教学安排、教学日历、教学大纲、实验项目设置、精品课程建设、教案、课件、实验技术交流、教学管理制度等内容网络管理。

  

  

  

  

(学校公章)